二、古代诗文阅读理解(本部分共2篇,共18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7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遮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 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词语可以看出。(3分)
9.“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重阳节;九日;登高。
9.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抒胸臆,“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了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标题和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国事的忧虑。“遥怜”一词直抒胸臆,“应”是想象。结合这两点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即可。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1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乙】
李侍郎①紱②,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⑤,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
立对,人皆惊骇。 (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①侍郎:古代官职名。②紱(fú):李紱,人名。③赀(zī):同“资”,钱财。④衢(qú):四通入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为初中、高中学生提供各类Word/PDF格式电子版的试卷/练习题/真题,部分试卷免费下载后内含答案解析并适配PC/手机/平板可以直接打印。
注册后级别:书生<小友<秀才<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