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页展示七年级试卷当中的语文冲刺练习真题库里的一部分内容及参考答案,如果需要更多word版电子试卷,您无需注册即可免费下载然后自行打印,电脑端和手机移动端用户下载后可直接解压缩打印。
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卷
第03单元 (A卷·夯实基础)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共7小题,共27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确凿(záo) 啄食(zhuó ) 轻捷( jié) 人迹罕至(hàn)
B.绽开(zhàn) 惭愧(cán ) 搓捻(niǎn) 恍然大悟(huǎng)
C.秕谷(bì) 拗断(niǔ) 桑葚(shèn ) 花团锦簇( cù )
D.倘若(tǎng) 盔甲(kuī) 蝉蜕(tuì) 混为一谈(hǔn)
【答案】B
【解析】A选项:人迹罕至(hǎn ),C选项:秕谷(bǐ),拗断(ǎo);D选项:混为一谈(hùn)。
故本题选B。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寻觅 和蔼 签赏 小心翼翼
B. 倜傥 淋漓 恭敬 人声顶沸
C. 争执 拼凑 激荡 油然而生
D. 感概 奥秘 企盼 不求慎解
【答案】C
【解析】A选项(签)赏——(鉴)赏;B选项分人声(顶)沸——人声(鼎)沸;D选项感(概)——感(慨),不求(慎)解——不求(甚)解。
故本题选C
3.(2021·武威市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武威人在端午节吃油饼子卷糕的习俗流传已久,具体从哪个年代开始还需进一步考证。
B. 在齐白石的《端午图》中,将咸鸭蛋、雄黄酒、粽子等端午节应景之物描绘得淋漓尽致。
C. “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因其人格高洁,使之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
D. 据一些专家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正确;
B.有误,缺主语,删去“在……中”;
C.有误,“因其”“使之”表意重复,删去“使之”;
D.有误,句式杂糅,删去“的节日”。
故本题选A。
【答案】
8.重阳节;九日;登高。
9.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抒胸臆,“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了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标题和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国事的忧虑。“遥怜”一词直抒胸臆,“应”是想象。结合这两点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即可。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1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共2处)(2分)
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2 分)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2)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
(3)少时家贫________________ (4)无不立对 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11.(1)通“悦”,愉快;(2)越过;
(3)年幼; (4)回答。
12. (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感到高兴吗?
免费提供初中、高中试卷真题、答案、解析、下载,帮助学生提升成绩。每天可免费下载练习试卷或期中期末考试卷。
touxue.Net (偷学网) 免费下载试卷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