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页展示七年级试卷当中的语文冲刺练习真题库里的一部分内容及参考答案,如果需要更多word版电子试卷,您免费下载后可以自行打印,电脑端和手机移动端用户下载后可直接解压缩打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同步练习试卷
(B卷答案与解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________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运用(33分)
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6分)
草木和虫豸在冬天要枯要眠,土壤耕种了几年后须休息,连机器输电灯线也不能昼夜不息地工作。世间没有一件事物能在一个状态维持到久远的,生命就是变化,而变化都有一起一伏的节奏。跳高者为着要跳得高,先蹲得很低;演戏者为着造成一个紧张的局面,先来一个(甲: A.刻画入微B.轻描淡写);用兵者守如处子,才能出如脱兔; , 。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世间固然有些事可以违拗自然去勉强,但是勉强也有它的限度。人的力量,无论是属于身或属于心的,到用过了限度时,必定是由疲劳而衰竭,由衰竭而毁灭。譬如弓弦,老是尽量地拉满不放松,结果必定是断裂。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常像满引的弓弦,只图张的速效,不顾弛的蓄力,所以常在身心俱惫的状态中。这是政教当局(乙: A.必须B.必需)设法改善的。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违拗 譬如
【答案】违拗(ào)譬如(pì)
【解析】违拗[ ào ]违背;有意不依从(上级或长辈的主意);譬如(pì),比喻,打比方。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答案】甲B 乙A
【解析】刻画入微本意指精心细致地描摹,连极小之处也不大意。形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3)轻描淡写指说话或行文时有意把某个问题轻轻带过。材料中强调的是起伏,故应用“轻描淡写”来搭配“紧张”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特点,再补写一句。(2分)
【答案】摄影者经过漫长的守候,才能拍出精彩的一瞬。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前一句的要求:“变化都是有一起一伏的节奏”,造句时,要注意句子前后的“起伏”关系。
3.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说话有敬屏和谦解之别。如“惠在”“贵庚”“令尊”是敬解,面“拙见”“舍弟”“寒舍”属于谦辞。
B.《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C.《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鲁迅先生称《西游记》为神魔小说。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沙僧被封为“净坛使者”,猪八戒被封为“金身罗汉”。
D“兰州市教育局下发有关《通知》明确要求,各学校不得借研学旅行名义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创收。”这个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
【答案】C
【解析】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
5.综合性学习(8分)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1D-19)疫情牵动全国,大家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共同战“疫”。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是由病毒生物学规律所决定的,目前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的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尤其是在没有安全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和传染源的接触,比如摸到污染的物体的表面,然后通过污染的手又接触到了嘴巴、鼻子、眼睛等。
[材料二]平常生活中不喜欢运动锻炼,平日里长期久坐、吸烟、饮酒,很容易就会被旁边的人传染感冒,说明“抵抗力相对较低”,这类人群也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人群需要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模式,多锻炼,吃动睡平衡安排,增强对病毒的防御能力。
——以上两则摘自新华网2020年3月21日专题《战“疫”专家说)
(2)下面是我国一些地区的宣传防控肺炎疫情的标语口号。请你仔细斟酌,从语言得体和用语文明的角度,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3分)
A.今年过年不串门,来串门的是敌人。
B.疫情防范不到位,传染肺炎活受罪。
C.一人传染全家倒,财产全跟亲戚跑。
D.今天少聚一顿饭,明天亲情不会淡。
【答案】D
【解析】“敌人”“活受罪”“财产权跟亲戚跑”等词句不文明、得体。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5分)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这首诗是宋末爱国诗人郑思肖( 1241年——1318年)写的一首题画诗。
7.根据诗的内容,此诗所咏之物应为 。 此诗的体裁是 。(2分)
【答案】菊 七言绝句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歌体裁判断。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由注释宋代诗人及七言四句可判断为七言绝句。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托物言志 抒发了诗人不媚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本诗的写作对象为菊,是一首咏物言志诗,结合注释,诗人是宋末爱国诗人,诗人借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面自己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精神,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可枯死枝头,也绝不被北风吹落,表明自己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
免费提供初中、高中试卷真题、答案、解析、下载,帮助学生提升成绩。每天可免费下载练习试卷或期中期末考试卷。
touxue.Net (偷学网) 免费下载试卷的网站。